从东海之滨到西部边陲,一年多来,在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和包括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内的上海高校重点支持和持续帮扶下,我校皇冠买足球的官网援疆教师王润锴,利用近几年探索出的“组团式、规模化、引智援”高校援疆特色之路,促进了喀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整体办学水平提高,促进了喀什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作为上海第十批援疆干部中的一员,王润锴老师去年4月中旬来到喀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从江南水乡来到塞外边城,初到那里,气候、水土就给了王老师一个下马威。克服种种不适,他迅速投身于学院的日常工作中,根据喀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因地制宜,与喀什大学的同仁们共谋发展。
教学:课程思政,融入基因
在教学方面,王老师致力于培育和塑造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基因式”融入,积极挖掘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元素,并引入网络课堂和实践课程,提升了课程育人质量。在他看来,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落实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不仅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更是课程思政的重要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王润锴以案例式教学为手段,通过引入垃圾分类等身边的例子及典型的科研、工程案例,将环境保护的理论有机地融入到《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仪器分析》《水处理实验技术》等专业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力地诠释了“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科研:对标农业,精准攻坚
在科研方面,王润锴老师主动对标农业,以喀什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两篇SCI论文,论文以农业固废为切入点,采用简单化学处理方法,实现了对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高效处理。实现了土木工程学院SCI(科学引文索引)学术论文的零突破。同时也为南疆地区农业固废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方案,为当地农业增值、农民增收增添了一条新的潜在路径。
学科:以研促教,以教育人
除了教学科研任务外,王润锴老师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训当地教师进行学科建设。他通过引入工程教育认证及“新工科”教育理念,积极引导、组织专业教师申报各级教学建设及科研项目,为喀什大学注入新鲜血液,从而达到“以研促教、以教育人”的目标。同时,他针对专业教师自身特点,为学院全体教师开设专题讲座,帮助当地教师提高科学思维、科研素养、实验技巧等,带领教师团体以另一种视角看待并解决当地实际问题。
在担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负责人期间,王老师积极组织专业教师修订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制定2020级专升本培养方案的制定及专业“十四五”规划,凝练学科科研方向,开展实验室建设等。在学院全体领导、老师的帮助下,王老师带领喀什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21年成功取得自治区学士学位授予权,并于同年成功迎来第一届毕业生。
学习:自警自励,自我提升
即便工作如此忙碌,王老师在政治理论学习上也没有丝毫松懈。援疆期间,他始终坚持以学习自警自励,以学习提高自我,以学习增强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疆以来,王润锴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深入拉齐尼故地,学习全国人大代表、“时代楷模”拉齐尼精神;与上海援疆喀大工作队共同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及援疆指挥部的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
王润锴老师以自强、自律的态度,勤勤恳恳地完成了援疆工作,带头严于律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职尽责为人民群众办事。他说:“凡是要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时时事事以自身廉洁自律的行为去带动周围同事。”
调研:促进合作,拓宽发展
援派期间,王润锴老师通过对相关上海对口援疆企业的走访调研,充分了解到当地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他主动利用个人及后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智力资源,为企业在技术改革、人才培养及校企合作方面提供有力保障,使企业能更好地为当地经济服务,推动其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关键作用。同时为了拓展校政合作宽度,拓宽喀什大学师生前沿科技视角,王润锴多次邀请包括中国工程院江焕成院士、中国科学院常青院士在内的多位专家学者,为喀什大学师生举办数场专题讲座与会议,为喀什地区发展建设以及喀什大学专业发展、实验室改造等方面提出宝贵建议。
如今,圆满完成援疆任务,回到熟悉的校园,王润锴老师心潮依然澎湃,“5500公里之外的喀什,将是我一生的牵挂。”